五月初帶著家人到台南,回程時經過台中,正巧顏清標立委剛假釋出獄的新聞正夯,就順道前往鎮瀾宮參拜。
第一次到鎮瀾宮果然是信徒眾多、香火鼎盛!一進入大門遠眺媽祖神像,整個正殿完全被香煙壟罩,一時間眼睛無法睜開,呼吸也有些吃力,店長的小朋友是輕微的氣喘病患,擔心在這樣的環境下逗留過久會不舒服,原本需要五爐15炷香只點了三炷香就匆忙離開正殿!就在廟門口店長發現鎮瀾宮的服務人員,迅速&熟練地將只點了約五分之一的香從香爐裡一把抓起,往水桶裡一擱就往塑膠籃裡面丟...
看到這樣的畫面,其實心裡滴沽了很久!信眾明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,會什麼還要點三炷香?政府不斷地教育民眾節能減碳,廟方會不知道這樣的世界趨勢嗎?如果再加上「燒金紙」那CO2排放肯定更加可觀,難道信仰就一定要透過「焚香」這樣的形式嗎?香的長短與信眾對神明的尊敬與否有關嗎?印象中,台北的恩主公廟一樣是信眾如潮,但是 很久以前就取消「燒金紙」;去日本旅遊時,神廟的祈福方式就是到神殿前拉鐘,雙手拍擊合十後向神明祈禱,就算是燒香也是短短的排香、臥香,所以,整個廟宇給人的氛圍就是舒服、清靜、悠閒,就算是人潮不斷也不會有令人窒息的感覺!
我想,廟方應該也了解節能減碳的重要性,只是,這些膜拜儀式所需的用品背後牽涉到媽祖廟周圍龐大的商機,驟然實施確實會影響到就業人口的生計。但是,長遠看這是趨勢,早晚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,及早做規劃、因應、處理才能完善處理,如果因為要選廟方的管委、監委或是選立委而「順應民意」,只能算是短視政客的選舉操作,實在談不上什麼造福鄉里!
不論是西元前還是二十一世紀,宗教信仰對撫慰人心有非常重要影響,這點,我想沒有人會去否定祂的價值與存在,但是,外在的形式、儀式只要無損信仰的本質,應該可以隨著時代做些修正,除了讓宗教更接近民眾的生活,也讓宗教扮演教育、教化信眾向善向上的角色,我想這才是宗教信仰的本質與目的!